上一页|1|
/1页

主题:外来人口纳入住房保障的五大好处

发表于2008-07-30
 

住房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把房地产市场推上了“双轨制”道路: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一个新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已经呼之欲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流动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农村向城市的流进,而且体现在城市之间的流转,住房问题始终是困扰流动人口的突出问题,他们成为房地产市场最强大的需求;然而,外来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他们的住房问题成为十七大上的热点话题。陕西人大代表张彦霞表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陕西一些城镇已居住、工作多年,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了不少贡献;可是,当前的住房保障制度只能解决城镇户籍人口中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而不能完全覆盖当前城镇需要住房的全部人群,特别是在西安等城市已经工作多年的外来务工者,而这些人群中也有不少属于低收入人群,政府可以尝试着逐步把外来常住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针对保障性住房对外来人口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五大好处”:

发表于2008-07-30
 

一、可以平抑房价体系。在市场经济下,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易宪容先生的说法,中国有10%的低收入者,有70%的中低收入群,只有20%的富裕认识。暂且不管这个说法符不符合事实,可有一种是事实:城市不仅是那些原住民的归属地,而且也应该是那些怀揣梦想的后来者的家园;每个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员在充实着城市的容量,而且这些外来人员为了能够长期生活在一个城市,他们最初的念头就是能够在这个城市拥有住房,于是他们就成了推动城市房价高涨的中间力量;一旦政府能够把外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很多外来人员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保障性住房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这种中间力量就会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那么高幅上涨的房价就会得到抑制,高位运行的商品房价会受低位运行的保障房拉引力,使得商品房价会重新走到一个新轨道上前行。

发表于2008-07-30
 

二、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改革开放后,中国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进城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现象,这些外人对城市生活都有着很多较为美好的向往,可美好的憧憬被现实敲打的支离破碎;面对工作中诸多的不顺心,他们往往选择离职;特别是心理未成熟的年青人,自尊心又比较强,会不断地选择离职,一旦他们没有工作而又不愿回老家时,首先面临的就是住宿的问题,一般选择在城郊结合部的便宜出租房;然而,无工作的焦虑心态,很容易让他们心态偏离正常的轨道,走上犯罪的道路,于是出租房就成为了犯罪分子活动的“温床”,因为他们租房的临时性与流动性,而且散居在城乡结合部的私人出租房里,加上私人出租房的监管盲点,这就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稳定秩序。如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能够把这些外来常住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妥善解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档次、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住房需求;同时,房屋租赁管理部门加强对租住的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审核制度,完善租赁手续,登记落实到户,做到每户每人都有登记,把“租住”有力有效地监管起来,对维护社会秩序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以及城市之间流转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事情;但是政府能够把外来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妥善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就可以稳定他()们的人心,减轻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表于2008-07-30
 

四、可以提升城市价值。加快城市化发展早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重点,而作为公共产品的住房却因其价格高位运行且不断上涨而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障碍,高位运行的房价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阻力。以深圳为例,很多怀揣着理想的人对深圳都有着很复杂的情感;他们在事业中跌荡前进,没有实现的希望演变成现实的失望,低收入的事实与高房价的现实,使很多无依无靠只身闯深圳的热血青年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想在深圳买房,也不想居住在深圳,打拼到一定年纪的时候,转向一个更能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去。如果这种现象形象一种效应时,人才流失对深圳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为这种损失可以从企业损失上间接反映出来,人才流失所产生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人才成本、人才重置成本、无形资产损失以及其他间接损失等;所以说,人才兴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城市兴,人才资源是企业和城市发展最宝贵的第一资源;这种人才资源为城市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表现在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5个方面的价值指标上,还可以体现在城市价值的核心——生活质量上,城市化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中国式的房努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发表于2008-07-30
 

五、可以促进社会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流动不断加速,而人口流动最大的群体就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中国每年有五、六百万的本科毕业生涌向各个城市。大学生一踏入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期望着能尽早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各个为房消得人憔悴,心肝情愿做个“房奴”;他们平时节衣缩食,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把钱积存起来购房;即便如此,一般的大学生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如愿以偿呢?所以他们选择城市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认真考虑两个中心问题:工资与房价;工作年龄越长的人,对房价考虑的就越多。根据某大学社会学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19.61%的农村大学生感到非常忧虑,感到比较忧虑的为50.98%,一般忧虑的有17.65%,只有分别9.80%1.96%的农村大学生感到不很忧虑和不忧虑;总得来说,有将近90%的农村大学生对于城市高位运行且不断上涨的房价感到忧虑,这个比例非常的高,说明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他们作为房地产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却因为收入水平的“高不成低不就”徘徊在房地产市场上,如果政府把流向各个城市的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时,就会减少虚拟需求,增加有效供给;那么,这种“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政策在实际推动社会发展出现转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政府把外来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好处明显,也要防止其所产生的弊端;笔者建议:政府在把外来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时,不仅要能够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而且要能够产生“经济拉引”的作用,这才是把外来人口纳入住房保障的最大意义。

发表于2008-10-07
 
发表于2008-12-29
 
上一页|1|
/1页